在上一篇深度解读 | “超宽一体屏”体验设计八大原则(二)的文章中,MOMOUX探讨了在超宽一体屏应用后,用户的注意力管理原则,从设计与体验等多维角度上思考如何最大程度的改善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就八大原则的第三条和第四条:基于超宽一体屏视觉设计原则,和交互方式设计原则展开分析。
MOMOUX驾舱体验研究团队针对超宽一体屏在进行屏幕视觉设计时重点关注和深入思考的维度,以及在进行屏幕功能构架是在交互方式上所参考的维度进行研究,期望通过研究团队的成果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也激发大家的深度思考。
在向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发展阶段,人依旧是驾驶过程当中的主要操控者,那么驾驶仍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为了确保驾驶安全,提高驾驶者的信息获取效率,在视觉界面的设计中,设计师格外需要注意与安全相关信息的展示、视觉警告、文字易读性和显示眩光等视觉显示问题。同时,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发展,汽车驾舱的设计逐渐加重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比重,新的视觉设计关注点和之前忽视的视觉设计点开始成为讨论的焦点。为此,MOMOUX将从品牌化设计理念和驾驶者诉求转变的角度来分析阐述未来的视觉设计趋势和方向。
视觉形态在驾驶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为各种不同的感官维度服务。例如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又比如刺激维度,如位置、尺寸、形状和周期性 (例如,闪光)。此外,视觉是用于呈现内容信息的通道,因此对于涉及语义内容的消息来说是最合适的信息呈现方式。
在对超宽一体屏使用文本时要考虑的关键性因素是:将文本的字数保持在最低限度,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成段的文字信息,以此来保证信息的可读性。在实际驾驶中,成段的文字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消化信息内容的时间过长,这些都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一般而言, 汽车仪表与驾驶者的距离在60cm-85cm之间,仪表屏物理尺寸也各有不同,在仪表盘设计中字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设计中仪表上的重要信息一定要以足够清晰的大小显示,不可虚化或混淆。
字体是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好的字体既美观又实用,它展示了风格和身份,同时也发挥了功能和沟通作用。因此,字体在超宽一体屏界面设计中有双重责任,既要体现出设计感,还要功能性十足。字体必须尽快传达任何给定的消息或数据,从而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麻省理工学院AgeLab、新英格兰大学交通中心与Monotype一起进行的研究,不同的无衬线字体因为行间距宽度、字体粗细的差别,Square Grotesque字体比Humanist字体增加了12%的阅读停留时间,这使得汽车在以平均速度行驶时的制动距离相差50英尺。50英尺意味着安全驾驶和严重事故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字体的选择上应该尽量使用对用户的认知负荷最小,能够快速阅读的字体。
大量的汽车用户界面都选择了深色背景,是因为它们不那么分散注意力并能够减少眩光。鉴于背景应该是深色的,文本的最佳选择是白色或浅灰色或浅色。实际上大多数汽车用户界面都选择了深灰色、深蓝作为背景色,因为深黑色对于较浅的像素来说对比度过高,而对比度较高的文本会导致用户的阅读困难。
色彩是一种强大的方式,可以赋予设计个性,无论是男性化的色调还是友好的色调,这些都会对设计产生巨大影响。颜色也具有很强的信息能力;它可以对信息进行编码,分组,表示和优先排序
在汽车制造业逐渐智能化的今天,汽车驾舱的视觉设计中加入了主题选择功能,设计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化的定制。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为了减少显示眩光,让用户以最便捷迅速的方式获取信息,用户界面颜色的最佳选择范围永远在深色上。
超宽一体屏的仪表区域依然可用于传递警告和其他信息。 在仪表区域的视觉设计中,要考虑存在大量潜在的信息需要传达,包括与其他车辆位置或状态有关的安全警告;道路危险,如迫在眉睫的弯道或合并情况;以及驾驶性能,如燃油效率。选择信息呈现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信息内容类型。
·连续性或带有等级的图标,可以用持续增强或减弱的递进式传达,例如崩溃警告信息或进展信息。
·符号或简单图标可以增强对信息的理解,不需要解释说明,适用于单一状态信息。
·空间维度信息适合于用地图的形式展现,凸显交叉口和车道变化或合线警告。
·具象化图标可用于向司机提供有关车辆系统或状态的功能状态的信息。
未来的数字化驾舱的用户界面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功能,包括个性化、情境感知信息和娱乐信息等。在超宽一体屏的视觉设计上,应遵循更加自然化、不多加拘束的设计理念。由于人对自然的元素会有更快以及更低难度的理解认知,因而从自然界中提取诸如质感、几何形状、空间结构等的形态元素运用到驾舱的视觉设计中,能够让用户产生熟悉感,为驾驶者营造舒适放松的氛围环境。遵循自然又没有太多约束的视觉倾向,不去过度的去修饰,视觉形态上配合内容交互背后的大环境去理解,能带给驾驶者更好的驾驶体验。
随着车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发展,车与社会上所有不同角色之间的联系也将愈加复杂,这当中的角色再也不仅仅局限在人,车也会和车,甚至周边环境产生联系。为了顺应未来数字化智能驾舱的发展,在视觉呈现设计上,需要考虑新技术带来的更多样的表达形式。当视觉设计与新型智能科技达到完美融合的时候,超宽一体屏才能带给驾驶者更好的用户体验与服务。
品牌是车辆和驾驶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概念在人机交互界面中被忽略了。在汽车的其他地方才能体现出品牌DNA,例如,在判断一辆跑车出自哪个品牌时,主要的判断依据是LOGO、 车身形状和内部工艺水平。人机交互界面作为用户与品牌的主要接触点之一,对于糟糕的体验与混乱的一致性并不会为品牌和驾驶者带来利益。设计师有责任在品牌展示与和成熟的设计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在人机交互界面中展现出品牌的特色。
奔驰MBUX系统
视觉设计应该从汽车的整体造型中受到启发,吸取品牌的特征并融入到超宽一体屏(乃至整体数字化驾舱)的视觉设计中。但这并不是单纯的颜色选择的方面吸取,而是从样式和功能等方面上。毕竟,这些才是我们与产品交互的点。
这是在模糊了汽车外部、内部和用户界面设计之间的界限后的真正的潜力,创造一个连贯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体验,从外观、造型到功能上都能与视觉设计相呼应。品牌化是整体数字化驾舱视觉设计的重要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超宽一体屏的体验设计当中,应该适当沿用品牌概念以增加辨识度,突出产品体系和设计语言,更加深入品牌内涵,注重汽车品牌概念的塑造,找好品牌定位的同时,品牌定位要着眼于潜在市场,找准品牌的概念和定位,保持一致性,使品牌的推广更迅速和有效。就像福特一直按照流水线生产汽车,所谓的T型车可以10年不换代,而哈利厄尔发现消费者不只是购买简单的交通工具,他们希望汽车像时尚品牌一样标榜自己价值。他先是提出汽车可以用不同颜色(福特只提供一种颜色选择)外形,建立通用色彩部门;随后尝试每年都换代(变换外形),一下子逆转了通用与福特的地位。沿用品牌概念是品牌化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自动驾驶阶段中,由于双手与注意力都得到解放,将大大增加驾驶者的空闲时间。驾驶者变成普通乘客后,将在互联设备上花费更多时间,除了考虑到乘客会在视频、音乐等的内容诉求,还需要考虑到乘客会享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如学习、互动社交、互动游戏等等,这要归功于未来车内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然而,尽管想象车内娱乐可能性十分有趣,但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终极考验是赢得乘客的信任。如果没有乘客信任它并愿意使用它,这项技术就毫无意义。
针对不同种类的用户群体和车型,产生了各种多样化的需求,未来超宽一体屏的视觉呈现方向分为各大类型:娱乐型、商务办公型、家庭关怀型等。
视觉形态在驾驶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为各种不同的感官维度服务。为了确保驾驶安全,提高驾驶者的信息获取效率,最基础视觉显示(文本、颜色、对比度和亮度、安全信息显示)要严格遵循相关准则。同时,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发展,汽车驾舱的设计逐渐加重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比重,新的视觉设计关注点和之前忽视的视觉设计点开始成为超宽一体屏视觉设计上的关注焦点。视觉的表达还可以延伸到品牌化表达上,从而提升整个驾舱的体验,让用户更明确地感知到品牌间的差异。在车联网和自动化驾驶渐渐发展成熟的当下,在视觉上也需要考虑用户需求从安全诉求为主转变到娱乐及其他诉求的需求为主的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的驱使下,结合新兴科技技术的应用,会加速新的视觉表达方式的诞生。
在对超宽一体屏驾舱的人机交互进行讨论时,需要从硬件和软件这两个维度上去考虑。硬件方面,布局和多种操作方式是被着重考虑的;而软件方面,系统框架、操作反馈以及信息提示(尤其是安全相关信息)是重点考虑对象。此外,针对未来智能化驾舱,在屏幕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个性化等用户体验设计元素。
在对超宽一体屏的驾舱的人机交互进行讨论时,需要从硬件和软件这两个维度上去考虑。
首先是一体屏这个硬件的的安装位置。从人体生物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6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
1.人眼能够看到一个超过180度鱼眼镜头的188度环形平面,类似于近期比较流行的环形电影屏幕。
2.人两眼重合视域有124度,并且只有这124度两眼重合视域内观看到的物体才有立体感。
3.单眼舒适视区域为60度。是指单眼的60度范围内的物体能够看清楚,人眼才能够聚焦,而超过水平方向视野角30度的周边部分称为诱导视野,俗称眼睛的余光,在人眼并不敏感的范围,人是无法看清楚的。
4.人视觉在10度是敏感区,10 ~20度可以正确识别信息,20~30度对动态东西比较敏感。当图像的垂直方向视角为20度,水平方向的视角为36度时,就会有非常好的视觉临场感,而且也不因为频繁转动眼球造成疲倦。
为此,屏幕的安装位置应该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在手动驾驶的场景下能够给与驾驶者最优的视线范围,帮助其在驾驶时以最合适的角度获取相应的驾驶信息。
视觉显示器的位置是影响驾驶者获取信息的一个关键因素。 传统的仪表板设计随着新的警告和信息系统的出现而变化; 适当放置这些系统的视觉组件将有助于获得信息,同时减少对驾驶任务的影响。一般认为,司机将期望在仪表板的一般附近出现关键的视觉信息。 传统的车辆健康和状态警告灯显示倾向于放置在仪表板。 定向特异警告的位置应与危险对应,这样盲斑警告可以放置在任何一面反射镜上; 同样地,在集群或其他选择的位置(例如 HUD、HHDD)中。 侧镜放置警告信息需要适应可能的强光问题; 使用多个元素显示或闪光提供了这个问题的设计方法。
伴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驾驶者在车舱内的多样丰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与其同时,大量的信息数据也由此产生,信息过载会使驾驶人的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实质上导致驾驶安全性降低。为此,生态人机界面的设计要考虑到驾驶人的状态意识,建立符合人机交互、人机共生的驾驶作业界面。
人机界面中各种功能分配方式通过应用人因工效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主要包括常规功能分配、自适应功能分配和生态功能分配三类:
第一类,常规功能分配:采用“谁做什么”的设计方法,这种功能分配是静态的,意味着一旦一个功能分配给某一方,这一方将会一直对这个功能负责。总的来说,常规功能分配方法遵循比较分配原则、剩余分配原则和经济分配原则。
比较分配原则主要与“人哪方面更好,车哪方面更好”有关,这种类型的方法比较了对于每个功能而言,人和车相比哪个更合适,并且将功能分配给胜任方(人或车);剩余分配原则侧重于将能自动执行的功能分配给车辆,这样一来,驾驶人被分配得到的是剩余的无法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的功能;经济分配原则是为了达到经济效率而进行的一种分配方式,实际上,如果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的功能不具有经济型,那么将该功能分配给驾驶人。
第二类,自适应功能分配:考虑的是“谁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的策略,是动态的功能分配。因为交通运行随时间变化,驾驶行为将会因为心理和生理原因逐渐变差,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有必要对人机功能动态地进行再分配。第三类,生态功能分配:考虑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该怎么做”的策略,是动态的、智能化的、实时的功能分配。
据数据显示,人们对一个手眼合作活动的期望反馈时间是100毫秒,对一个因果关系(比如单击一个按钮然后发生某事)的期望反馈时间是1秒,他们对任何反馈时间为5秒以上的事都会觉得沮丧和困惑。由此看出,重要的反馈,层级应该放在最高优秀级的位置上,以方便驾驶者及时作出反馈,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心情受操作时间的影响
多模式互动是一种向用户提供多种与系统交互的模式的情况。多模式系统,用于以多媒体系统输出协调处理两个或多个组合用户输入模式,如语音,触摸,视觉和学习。
顺序多模态式:意味着用户必须在交互模式之间切换,但不能一起使用这些模式。
同时多模态式:允许用户一次使用多个模式与系统交互。例如:在使用地图,驾驶者可以说“我想要知道A处到B处的最优路线”,同时使用触摸在屏幕上的地图上指示A、B两个位置。
多个模态的融合能够用一种模式的优势来补偿其他模式的劣势。
输入/输出模式:
多模式交互围绕着具有某些采用各种形式的模式输入,例如:在手动驾驶这种需要驾驶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景下,驾驶者要调节空调时,其可以通过语音或物理旋钮直接控制调节,这样操作起来也较为安全,而需要驾驶者分出部分注意力来操作的触屏,可以在非驾驶场景下使用。多种输入方式无缝组合,进行控制处理并以一种或另一种输出模式提供反馈或输出。
视觉:
视觉交互是隐式交互,可以帮助汽车用户界面更好地支持注意力转换和交互。因此,汽车接口必须相应地支持这些任务,同时保持驾驶安全性。汽车用户界面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输入元件的位置(从按钮到交互式表面)和显示器作为输出设备。根据位置,定位输入元素或将视图定向到屏幕的努力不同。
触摸:
使用简单的触摸手势,交互风格降低了视觉需求,同时提供即时反馈和撤消操作的简便方法。在选择交互对象和功能之后,用户可以执行手势以完成预期动作。这种交互形式(例如,在触摸板上上下移动手指)允许细粒度操作并提供用于撤消动作的简单手段。当动作同时执行时,通过操纵对象给出即时反馈,例如当用户将手指移动到触摸板上时窗口降低。
语音:
通过使用语音识别功能,我们利用汽车中物体的可见性(例如,镜子)和简单地访问各种功能,等同于非常宽泛的菜单。语音用于选择和限定要操纵的一个或多个对象(例如,“窗口”)及其功能(例如,“打开”)。如果一个对象只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函数,那么选择过程可以简单地说出该对象的名称并隐式选择其功能,例如“AC”。
文本:
输出或反馈显示为文本消息或提示给用户。这会导致一些分心,不建议作为独立的输出模式。
音频:
语音提示是此输出模式的一部分。通常它们是对用户发出的任何语音命令的短暂肯定,或者是在出现问题时的警告和警报。
学习:
学习模式包括两个子模式,被称为“学习文本”,它允许用户获得与问候的图标放置并承认通过视觉每一个图标的培训。每个图标下方都是一个单词描述性文本,可让用户了解图标的作用以及语音识别中使用的命令。和“学习声音”允许用户接受关于多模式功能的训练并且经历较少的认知挑战。例如:用户说Enrique的播放曲目15但对话系统不接受此命令,但系统将检查所有可能的选项并将回复给用户。如果用户触摸任何图标,则系统将回显与该图标对应的语音命令。这样用户就可以学习命令了。可以根据用户的方便打开和关闭此模式。
多模式输入集成:
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多模式集成方法,架构需要探索更广泛的方法和模态组合。用户的操作或命令产生多模式输入,必须由系统解释。它是通过考虑几种方式之间不同类型的合作来合并通过几种方式传达的信息而获得的。当输入的多种解释成为可能时,就会出现歧义。因此,各种投入之间会出现问题和矛盾。具有非常不同特征的模态 - 例如,语音和眼睛注视,面部表情和触觉输入,基于触摸的手势和基于韵律的情感 可能没有明显的相似点和直接的连接方式。
安全和隐私问题:
电子安全是所有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黑客,不满意的员工,反社会元素组织可能会针对自动车辆和情报系统,从而导致交通问题和事故。也可以进行GPS欺骗,导致错误的目的地并导致绑架。隐私是基本权利之一,而不是特权。因此,确保汽车收到的输入不违反个人隐私是首要责任。
利用多模式交互的原因:
提供透明,灵活,强大的交互表达方式。
更容易学习和使用。
稳健性和稳定性。
如果用作复杂应用系统的前端,以所有用户都熟悉的模式执行HCI,那么培训用户的成本将会降低。
潜在的用户,任务和环境适应性。
与纯语音界面相比,支持更短更简单的语音发音
多模式车载增强交互系统:
工作负载和分心表明,增加基于语音的界面的复杂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认知负担。多模态交互被认为具有固有的灵活性,以适应移动使用期间遇到的变化的需求以及群体中存在的大的个体差异。多模态提供了必要的优点并减少了驱动程序加载和分心。
车载系统内容在交互行为结束后,在第三秒的时间里必须有强烈明显的反馈告知用户操作成功,例如明确的点击效果反馈,可通过声音或者界面动画,但过于滞后(超过三秒)的动画反馈将脱离用户的有效感知时间,将不能很好的体现反馈本身的价值。
操作方式
移动端系统为沉浸式操作,而车载系统不一样,在驾驶过程中,用户95%的精力在于聚焦驾驶行为上,用户只能抽取仅5%左右的精力与时间来操控车载。因此也就决定了驾驶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如果用户没有在这个时间以内完成操作任务,要么用户选择放弃,重新再来;要么用户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但这样驾驶的危险系数会成倍增长。经多次在不同路段试验,统计下来平均每次操作,即视线与注意力专注在车载上的时间,无法超过三秒;事实上,当进入第三秒时,已不得不需要利用余光开始注意前方路况了。
因此,在三秒以内,无论是用户第一次操作失败,重新注意路况后,再重复操作,还是用户持续操作直到任务完成,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在这里,由于用户试错的成本非常巨大,也因此交互的设计与信息布局的设计都需要做到最极致。
由于驾驶场景的特殊性,用户只能用离车机最近的一只手去操作,而无法出现像移动端那样,用另一只手或者双手操作的情况。这也就决定在设计车载系统的功能入口时,会有着强烈的偏向性,并也会影响视觉信息的排布。
当驾驶者结束操作后,车载系统内容在三秒内给予反馈。但为了减少驾驶者注意力分散,反馈的内容不予过多过长。信息量过多,容易产生感知负载的问题,干扰驾驶者的注意力。所以,反馈内容的呈现需要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竟可能避免造成驾驶者的感知负载。
增强消息可理解性对驾驶者的意义重大,理解是指驾驶者通过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所给出的车辆信息含义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驾驶者正确快速地回应即时性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理解信息含义的速度。
消息理解有三个阶段:提取,识别和解释
DVI消息中的复杂性通常是指消息中提供的信息量,但也包括如何让驾驶者使用信息,以及信息对驾驶者的价值。大体而言,向驱动程序提供过于复杂的DVI消息的后果可能包括:中断驾驶任务的注意力、增加眼睛越野时间、增加驾驶者工作量和可能分心,以及增加对关键道路事件的响应时间。
视觉信息的复杂性:增加DVI信息的复杂性会增加认知需求。
听觉信息的复杂性:简单的音调有利于获得驾驶者的注意力,如果正确的话,实施后,可以有效地用于警告即将来临的危险。简单的色调也被证明可以产生与视觉显示器结合使用时,语音消息的反应时间更短。触觉信息中的复杂性:对汽车中触觉显示的研究是相对较新的,并且一直关注了解是什么让触觉显示器可以被驾驶者感知,以及哪种触觉警告最多兼容适合驾驶危险的驾驶者反应。
车辆中的感官方式的选择意义重大,感官方式的选择是指用于车辆中呈现消息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 特别是警告演示的模式可以影响司机的反应和行为。 适合消息的模态类型取决于驾驶环境(例如,预期的车辆/驾驶室噪音和振动、危险情景等)、消息的重要性、视觉显示的位置和其他因素。 视觉和听觉信息的研究和分析比触觉信息更多。 此外,触觉消息与听觉消息共享许多优点和限制。为此在设计时应该确定哪种表示模式最适合各种消息的显示。
可视消息最适合呈现非安全关键的更复杂信息,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可用于:
•提供连续(不间断地呈现旅行段,旅行或甚至更长时间段内的信息)低优先级信息,例如导航相关或警示信息。
•提供空间信息。在这方面,平视显示器(HUD)和高头显示器(HHDD)也具有呈现关键信息的潜力,特别是如果消息具有空间分量(例如,相对于驾驶者车辆的空间位置)。
•提供主要听觉或触觉信息附带的冗余或补充信息。
•在合理预期驾驶者能够看到视觉警告的情况下提供主要警告信息,作为常规信息获取过程的一部分(例如,在后视镜和侧视镜上或在A柱上呈现的LCW系统的视觉即将发生的碰撞警告)。
听觉消息能够快速捕获驾驶者的注意力,并可用于:
•提供简短,简单的消息,需要快速或立即采取行动。
•提出高优先级警报和警告(例如即将发生的碰撞警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结合使用
视觉(或触觉)消息为驾驶者提供冗余提示。
•在驾驶者可能分心或远离视觉的情况下向驾驶者提供重要信息显示(注意:这也可能适用于触觉消息)。
•直接关注潜在碰撞威胁的位置。
•表示系统故障或限制的开始。
•在非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增加视觉警告。
触觉消息能够快速捕获驾驶者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听觉信息不太可能有效(例如,如果驾驶者的听觉工作量过大,如果听觉警告是广泛用于另一个CWS设备,或者如果环境噪声太高)。
•驾驶者可能与触觉反馈源接触(例如,驾驶者通常会感觉到座椅振动,但他们可能没有感觉到加速踏板反馈)。
关于各种类型的驾驶信息和信号的视觉和听觉模式的选择已经写了很多。许多作者依赖于Deatherage的原始作品,他为协助设计师完成这项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用的规则。下表列出了Deatherage的原始八条规则,为选择听觉和视觉模式演示提供指导。
选择听觉与视觉显示模式的一般规则。
为了呈现警告或警报,大多数消息来源同意Lerner,Kotwal,Lyons和Gardner-Bonneau,听觉消息应仅保留用于高优先级消息,并且应该是主要的警告形式。听觉警告的优点在于,无论驾驶者在哪里,它们都能引起注意。在一系列闭路碰撞避免指标合作研究中,在突然制动事件之前故意分心的幼稚驾驶者报告了比视觉成分更多地注意到多模式警告的听觉成分(即,99%对比17-50%)。基于该研究的全部结果,作者建议对FCW系统使用多模式听觉和视觉ICW。他们还建议,如果在FCW系统中仅实施单模态显示,则应使用听觉警告信号。
错误警告和滋扰警告
错误警告被定义为在没有威胁时指示威胁的警报。它们可能导致驾驶者分心,做出不正确的决定,以及使碰撞报警系统 (CWS)产生不信任。此外,它们可能会增加对真实警告的反应时间。滋扰警报被定义为正确指示潜在威胁的警报,但驾驶者不认为有必要或需要,因为驾驶者 已经意识到威胁或认为威胁将在没有驾驶者干预的情况下解决。但是,司机可能不一定区分错误和滋扰的警报。
多模式警告消息
多模式警告消息来自视觉,触觉和听觉模态的多种类型的信号组成。在多种不同的驾驶场景,碰撞类型和驾驶者群体中,具有多模式警报和警告(与单峰型相比)的好处是显着的。这些优点包括可检测性,无论驾驶者在哪里(用于听觉消息),如果存在高环境噪声/振动(用于可视消息),则具有“备用”通信信道。
1.视觉显示
平视显示器(HUD):与听觉或触觉警报结合使用,以鼓励驾驶者在安全危急情况下进入前方道路; HUD图像不应阻止驾驶者对前方危险的看法。
高低头显示器(HHDD):用于改善警告或警报的视觉方面的醒目性,以便驾驶者无法听到或感觉到来自其他使用方式的信号。
低头低显示器(LHDD):用于显示可视消息,但应在不再超过警告标准后开始呈现周期;必须与听觉或触觉信号配对。
仪表板(IP)显示:用于显示可视消息。但是,不建议将此空间用作安全关键信息的多模式显示的一部分。
2.听觉显示
语音消息:语音也可用于更清楚地指示危险的性质,作为多模式显示的一部分。当事件的紧迫性不是太严重时,言语可能会导致驾驶者更好的遵守适当的驾驶行为。
简单的音调(常规听觉):通常与触觉和视觉配对。当与空间触觉消息结合时,使用简单音调的空间消息被大大增强(例如,Fitch等)。
3.触觉显示
振动触觉座位:通常与听觉配对,例如,音频或视觉显示的添加可以促进驾驶者理解更复杂的振动触觉座椅显示器。
振动触觉方向盘:通常与视觉和/或听觉显示器配对。 振动触觉显示器通常被额定为低侵入性,并且经常与听觉显示器配对。
其他触觉/触觉显示器:可以作为多模式报警系统的一部分来实现。然而,关于使用安全带预张紧或制动脉冲作为多模式显示器的组件的可用研究有限。
许多车辆是结合视觉和听觉信号呈现的,使用音调来警告驾驶者系统问题,该系统问题与可视组件(例如,告示图标)耦合以传达系统的性质。此外,多模式显示器还具有多种可用性优势。许多驾驶者发现多模式警告比单一警告更有用,并且使用多模式显示器也可以帮助无感的驾驶者 (例如与年龄相关的听力问题)。
听觉或触觉信号可用于避免驾驶者的视觉系统过载。无论驾驶者的位置如何,都可以检测到听觉和触觉信号。如果存在高环境噪声/振动或驾驶者听力受损,视觉警告可用作“备用”通信通道。视觉警告很好地用作描绘警报性质的方法。
当每个信号传送相同的信息时,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多感觉信号的优点。 多模态曲线速度警告系统的概念验证评估发现多模式显示的合规性最高,听觉和视觉显示提供了关于驾驶者应该做什么的清晰信息。同样,当使用双模态听觉/视觉警告系统时,用于向前和侧面物体碰撞的碰撞避免性能可以最好,这在驱动场景、碰撞类型和驾驶者群体之间延伸。
通常,一级警告系统仅提供ICW(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而二级系统提供CCW(需要立即注意和可能的纠正措施),然后是单独的ICW。分级警告可能包括两个或更多阶段的警示信息,其紧急程度与ICW出现之前危险情况的危急程度成比例增加。
使用一阶段警告和两阶段警告的优缺点:
单阶段警告发现驾驶者在分心条件下比仅具有视觉CCW的两阶段警告更有效。 一阶段警告是优选的警告配置,原因如下:
(1)由于较少的错误报警,驾驶者接受度更高。
(2)更好地兼容更有效的警告算法
(3)提供更简单的心理警告,让驾驶者更好的理解
(4)避免因警示警告警报引起的潜在无效和驾驶者混淆,因为CCW阶段在实践中非常简短。
随着通过CV技术可能提供的应用程序的增加,使用单级警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驾驶者在具有许多集成应用程序的系统中暴露于过多警告信号的情况。
其他研究显示在类似驾驶情况下两阶段警告的好处,大多数消息来源建议采用两阶段警告。分级警告可以通过启动他们对ICW的响应来帮助司机。两级警告在FCW以外的情况下可能更合适,例如LCW和LDW,以及重型车辆,因为不同的情况因素会增加警示警告信息的效用。 Lerner,Kotwal,Lyons和Gardner-Bonneau 指出:
(1)CCW协助驾驶者开发系统的心智模型
(2)他们可能减少ICW惊吓效应
(3)因为真正的ICW是相对的很少见,CCW有助于让驾驶者了解FCW系统。
选择一阶段与二阶段警告应包括仔细考虑为每个阶段选择的显示特征和模态,做好真正的安全驾驶。
停止时间由几个部分组成:心理处理时间(驾驶者感知,感知和决定反应需要多长时间),运动时间(驾驶者物理启动制动踏板需要多长时间),以及车辆响应时间(车辆制动系统接合并使车辆停止所需的时间)。前两个组成部分,心理处理时间和运动时间,可以称为制动反应时间,并且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即车辆响应时间,是车辆工程的一个功能,但驾驶者在恐慌情况下有效驱动制动器和减慢或停止车辆的能力变化很大,通常低于车辆制动系统的最佳能力。
在设计最佳警告界面时,可以考虑驾驶者特征的潜在范围以及驾驶者的当前状态。驾驶者反应时间变化很大。实验室和试验研究已经发现了预期,驾驶经验,年龄,认知和视觉负荷,觉醒和疲劳以及紧急性对制动反应时间的影响。自然驾驶数据表明,在停车时间,年龄,天气,交通密度和照明条件方面存在显着影响制动反应时间。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期望,经验,唤醒和情境紧迫性通常会减少制动反应时间,同时增加年龄,认知和视觉负荷,降低唤醒或疲劳水平,增加眼睛越野时间,更差的天气条件,交通密度高,光照条件差,制动反应时间增加。
在对超宽一体屏的个性化用户体验设计中,为所有用户提供信息预处理的功能,称之为主动用户界面(主动UI)。现在智能预处理还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但未来的数字化驾舱体验设计中,结合大数据和智能预处理可以打造出一个主动的用户界面,从而提升个性化用户体验。例如,人们每天的行程并不会非常固定,通过智能预处理可以是行程表更加人性化:
·早上主动询问驾驶者出行安排
·根据出行安排提前预热车辆,结合大数据计算最优出行路线
·提供出行相关服务,如带行李箱出行时,自动打开后备箱;计算最优出行路线时,结合能源一起运算,提供最佳充能方案
随着自动驾驶研发的进程,驾驶的主导权渐渐从驾驶者手中交接到车载系统上。在未来的数字化驾舱体验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驾驶的习惯和模式,考虑用户的能力、技能和模式,去除在半自动驾驶中形成的不好的驾驶习惯,设计新的驾驶行为,让驾驶者能够更顺畅自然的操作。
在未来的数字化驾舱发展趋势中,加入社交元素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部分。就如同现在的互联网社交软件一样,让驾驶者拥有自己的个性化账户,并通过数字化驾舱实现与其他驾驶者的交流。甚至在其他车辆中,登录驾驶者的个性化账户,车载系统可自动通过车联网加载驾驶者的相关数据和喜好,大到驾舱娱乐内容,小到座椅、后视镜角度等都可以自动调整,适配驾驶者的喜好。现阶段,蔚来的APP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车企APP不再只是单纯的介绍自己的产品和广告,而是变成一个可以交流的社群。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能,当车联网全面覆盖之后,未来的数字化驾舱中,社交元素会是个性化用户体验设计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安全与隐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车载系统的安防一直是各大车厂关注的重点,未来进入车联网时代后,安防更是重中之重的焦点。汽车不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包括社交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功能属性被赋予于它,让人感到亲密与安全感的产品会提供更为良好的使用体验。所以在数字化驾舱设计中,设计者应当注意从隐私、安全方面考量,加强用户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从隐私,亲密和安全角度设计用户界面。
品牌是车辆和驾驶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概念在人机交互界面中被忽略了。在汽车的其他地方才能体现出品牌DNA,例如,你可以判断出一辆车是保时捷,通过标志性的车身形状和内部工艺水平。人机交互界面作为用户与品牌的主要接触点之一,对于糟糕的体验与混乱的一致性并不会为品牌和驾驶者带来利益。设计师有责任在品牌展示与成熟的设计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在人机交互界面中展现出品牌的特色。
1.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很难看清楚,如据BCAA交通安全基金会称,55岁的人在暴露于强光后恢复正常视力的时间比16岁的人长8倍。
2.随着年纪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瞳孔缩小对眩光的敏感度增加。
3.判断距离的能力下降,较老的人可能无法区分红灯与黄灯或刹车灯与行车灯、阅读道路标志变得更加困难。
4.显影眼疾病如白内障(眼睛晶状体混浊)的风险更高,青光眼(视神经的损伤)或黄斑变性(对视网膜的损害,导致失明)。
反应时间较慢
身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以及身体或精神状况降低会导致驾驶者的反应时间的减少,这在路上可能是致命的。例如,当涉及制动或机动时,一秒的时间可以决定生死,这使得反应时间慢是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风险因素。
身体病症增多
痴呆症,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关节炎症或心脏病等疾病会影响驾驶者安全驾驶的能力。身体和神经状况会影响力量和身体运动,以及驾驶时的判断和决策,使驾驶者和其他人处于更高的风险。
所以,在进行数字化驾舱的人机交互设计讨论时,硬件方面,需要考虑是布局是否符合人体工学,是否能让驾驶者更自然更迅速的从超宽一体屏中获取相关信息;多通道的交互方式,让驾驶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减少因为获取信息方式单一而产生的疲惫厌倦感;而软件方面,系统框架、操作反馈以及信息消息提示(尤其是安全相关信息)是重点关注考虑对象,系统框架的深浅宽广要合宜,及时地与驾驶者传达反馈信息,都是数字化驾舱人机交互设计的设计重点。此外,针对未来智能化驾舱,基于未来的新兴技术,人机交互设计中也需要考虑针对不同驾驶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交互内容。
MOMOUX基于超宽一体屏的人机体验设计,提出了视觉设计原则和交互方式设计原则,可以作为体验设计师进行驾舱体验设计过程的理论参考。后续MOMOUX研究团队将会持续为大家输出余下的体验设计原则,欢迎大家关注和留言交流哈!
研究参考:
扫描二维码
关注MOMOUX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MOMOUX 公众号
MOMOUX 视频号